西某些华商“套路”太深 侨胞自叹招架不住 想要落下好口碑还是诚信最重要 西班牙华人网10月07日报道, 不少侨胞觉得在国外,华人与华人之间做生意基本不会存在诚信问题,因为本着都是同胞的缘故,大家需要的就是有来有往,但殊不知,就在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圈子里,依旧时不时上演着“骗你没商量”的套路。 在外地开店的钱女士在马德里的某家中国货行叫了价值600欧元左右的货品,但是第一次合作的经历就让她非常不愉快,“一个店家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还有什么可以让它的客户更有安全感呢?”钱女士说道。 10月1日,钱女士与马德里的一家中国货行通过电话和微信取得了联系,希望可以长期在对方那里进货,于是当天她下了第一笔订单,对方承诺会在10月5日把所有货品送到钱女士店里。于是,5日当天,钱女士早早准备好了货款等待着对方送货上门。结果货没等到,却等到了他们送货工人的电话,工人以找不到地址为由称将把价值600欧元的货物装卸到另外一个地方,让钱女士自己开车去取,如果不来,那他就会把所有货品带回马德里。“我开店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送货工人找不到地址要把货卸到其它地方,况且我之所以从这家店进货就是冲着他们有送货上门的服务,既然之前与客户都说好了,那么就必须做到,这是最基本的诚信,但是他们的工人不但在工作上偷工减料,而且态度还极其恶劣,我觉得这是我第一次与这个货行合作也将是最后一次,”钱女士说。此外,她还补充道,对于这种现象,想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在其他客户身上也会有相似的经历,而这样的结果,带给老板的不仅仅是一个“投诉电话”,而是失信于人,一个商家如果没有了诚信,那一定不会有发展,“顾客和商家之间的信任往往比优惠的价格更加吸引人,”钱女士最后说道。 本报曾经多次报道过不少华人货行总是“或明或暗”地销售过期食品的问题。所谓“暗地”里销售就是指不少不法商人会把商品上的保质期用特殊的药水擦掉然后打上新日期,一位曾经在中国货行工作过的小伙子就像本报曝光过这个现象。而“明着”销售过期食品就是指那些已经过了保质期的商品依旧被放在货架上销售,而当有客人投诉的时候商家最常用的“套路”就是装傻然后撤架。但是,前不久一位侨胞在马德里某中国货行里买了一品芝麻,回到家才发现这瓶芝麻已经过期好久了,于是就拿到店里理论。店老板一开始也是实诚表示确实没有注意到芝麻的保质期,于是当即就把钱退给了这名侨胞。侨胞当时也对商家的态度比较满意,于是也没有计较。可是没过一个星期,当该侨胞再次去购物时发现,那一批过了期的芝麻依旧原封不动地摆在货架上。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喜欢上一家商店并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是因为他们的服务和诚信的态度让你有安全感,”侨胞小刘说。“我们家楼下就有一家百元店,但是我从来不会去光顾,就是因为一角五分钱。”小刘介绍,她第一次去那家百元店是买洗地水,当时货架上标的价格明明是0.85欧,但是结账的时候店老板却报了1欧元,但当时买的东西比较多,小刘也没发现端倪,等到回家的时候才发现老板多算了0.15欧元。“老板肯定知道价格,因为我后来看到那瓶洗地水的底部也贴着价格标签,尽管这差价算不了什么,但是用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做生意让我非常不舒服,所以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光顾过他们家,”小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