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浪时评:日前,西班牙北部城市桑坦德的媒体,报道了当地一家华商企业在短时期内,大幅投资扩张,一连开了三家大型廉价服装店,最后因市场和经营问题,又不得不昙花一现般,纷纷关门倒闭的事。 据介绍,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桑坦德当地许多地段较好的大型店面都相继空闲下来。一位在当地经营了十几年,有了一定积蓄的华商,认为这是抢占商机,扩大经营的好机会。于是一口气在城市中租下了三个原来由知名商场和专卖店所占据的店面后,将其改造成了大型服装店。但在后来的经营中,由于店面租金成本过高,廉价服装的利润太低,所以要想维持下去,非常困难。于是,华人店主不得不在不久前打出清仓的告示,在将剩下的货物处理完毕以后,就彻底关门了。 对于这位华商扩张的失败,当地媒体分析说,主要是没有摸清当地市场的真实状况,对销售形势过于乐观,以致造成当初投资的时候较为盲目。实际上,一段时间以来,在旅西华人中,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除了因对市场了解不透,而造成投资扩张失败以外,还有华商因为对相关政策的不了解,最终也导致了折戟沉沙的结局。如不久前,在西班牙中部城市巴亚多利,一家刚刚开业的大型华人百元店因缺乏有关市政管理审批手续,而被强制勒令关门。本来开业大吉的良好局面,最终却变成了“草草收场”。 目前,在西班牙投资扩张遭遇困难的,不只有旅西华商。不久前,曾经被奉为“投资西班牙明星”的中国万达集团,刚刚赔本转手了西班牙大厦。据介绍,2014年,万达收购“西班牙大厦”时,花了2.65亿欧元。按照当时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来计算, 这些钱约合人民币22亿元。现在,万达以2.72亿欧元脱手,按现时的汇率,只相当于人民币20亿元。也就是说,投资西班牙两年后,万达亏了约2亿元人民币,而这还不包括两年里的其它各项开支。 现在,回过头来看王健林所领导的万达集团对西班牙大厦的投资,除了感叹这位中国商界名人也有“走错棋”的时候以外,更应该看到,万达今天的损失恰恰来源于当时投资的草率和急切。在缺乏对当地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对外来投资态度等的详细了解下,万达集团就以激进和速战速决的方式,砸钱买下了早已废弃多年的西班牙大厦。在当年“地头蛇”桑坦德银行都无法“玩转”改造的情况下,作为外来“接盘侠”,万达集团对这栋马德里地标建筑的改造半途而废,也可谓是早已命中注定。 从王健林一系列有关西班牙大厦的谈话来看,他是将这个“烂摊子”作为一个“大便宜”来收购的。直到最后表示要卖大厦的时候,他都在说,自己的买价很低,所以在处理这个“烫手山芋”的时候,可谓是“进退有据”。但目前赔本的现实说明,西班牙大厦并非一个可以顺利入口的“大蛋糕”。由于对“大甩卖”的匆忙出手,“便宜”没捡成,自己反“蚀了一把米”。虽然“这把米”对于财大气粗的老王来说,算不得什么,但也是真金白银。 所以,在异国他乡的扩张和投资中,“便宜”是不能随便捡的。如果是真的“便宜”,“地头蛇”们再傻,也早自己抢了。他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会将一个真正的“蛋糕”拱手相让呢?从万达集团在西班牙大厦上的经历来看,很多的“便宜”恰恰是含有许多隐患和风险,被当地同行放弃的资产。 旅西华商在实力和规模上,与万达集团和王健林根本无法同日而语。但在扩张和投资时所面临的状况都是一样的。目前,虽然西班牙在经历了经济危机以后,出现了许多“廉价”资产和投资机会,但毕竟其经济大环境仍然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并且那些无人问津的“便宜货”也大多存在着各种问题。此外,自从危机发生以来,西班牙社会的排外情绪也空前高涨,从各级政府到普通民众,在与外来商人打交道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或公开,或隐含地设置各种障碍,有的甚至会利用投资者“捡便宜”的心里,进行大肆诈骗。所以,华商在投资扩张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要综合考虑好各方面的情况,再做出最终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