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井冈山。受访者供图 “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2.5分)”“红军没有给将领和士兵很好的待遇,还有可能掉脑袋,为什么大家还要拼命参与?(10分)”“长征精神哪些可以运用到你的人生中?(12.5分)”…… 这些有分值的题目,可不是一般的知识竞赛。这是一位68岁的西班牙老华侨和他儿子,带着12位孙辈在“八一”建军前夕“重走”长征路途中出的题目。10天的红色之旅之后,孩子们认真应答,决出了名次。 这位老华侨是宁波欧洲工业园董事长朱章光然。今年春节后,他和儿子朱叶俊杰为身在海外的华裔孙辈们精心策划了这场红色之旅,并选定在7月初出发。 团队里有孩子,还有评审员 为了这次长征路,朱叶俊杰精心准备了好几个月,不仅详细规划了日程、路线,设置了竞赛题,团队的组成和分工也花了心思:不仅有12位孩子,还设置了评审员。到最后,亲戚朋友齐上阵,整个团队达到了19人。 朱叶俊杰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朱陈家腾才9岁,最大的林翔已19岁,为了让孩子们相互照顾,也为培养团队精神、鼓励竞争,12名孩子分成了红、黄、蓝三组,分别由16岁的朱陈家明、19岁的林翔和17岁的周家豪任组长并带队。评审员则由爸爸的好友林晓雷、爸爸妈妈、两位妹妹和他自己组成。 “每个组天天都有任务,都要接受评审员的评审和打分。”朱章光然笑着告诉记者,首先是生活上的,比如房间是否整洁、集合是否准时,“要是8点集合,因为某一个孩子拖拉导致大家等待,那就要扣分。” 不过对这群孩子而言,这还不是最大的挑战。他们大部分都在西班牙出生长大,有些才第二次回到中国。长辈虽严格要求他们从小学习中文,大部分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说起中国的历史知识,脑海中却近乎空白,因此每天行程结束后的晚上都要进行小组讨论、问题阐述,以便加深印象。 “西班牙的学校没有这样的课,我自己也没有看过这方面的书。”14岁的叶书含说。这片土地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而朱叶俊杰早就想好在走长征路之前,先给孩子们好好补补课。他给每组配了一台电脑,一份自己整理的资料《长征课题》,还有一部8集电视纪录片《长征》以及一首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朱叶俊杰一字一句给孩子们讲解这首《长征》,使得孩子们对长征的历程、长征精神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很快,连9岁的朱陈家腾也能熟练背诵。 10天时间从杭州湾新区到娄山关 7月3日,重温长征路的一行19人从杭州湾新区正式出发。朱叶俊杰带着大家首先参观了庵东“七二三”盐民暴动纪念馆及杭州湾新区城市展览馆。 孩子们初步了解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四个时期庵东盐工的革命斗争,对自己所在这片土地的红色基因以及祖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7月5日,团队乘坐动车抵达了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长征”一下子变得具体而鲜活起来,不再虚幻、不再遥远。 孩子们参观了曾经是苏维埃政府中心的沙坪坝,感受到红色根据地的庄严肃穆,在毛主席作报告的地方庄严宣誓,在红井旁,学会了打水,争相喝一口当年红军挖的甘甜井水。 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攀登了井冈山,体验了红军行军之苦;在301医院的前身——小井红军医院,孩子们了解到那时只能用最基本的医疗技术抢救伤病员,个个都沉默了;孩子们来到了长沙橘子洲,瞻仰宏伟壮观的青年毛泽东石像,遥想主席当年壮志。 孩子们还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在息烽集中营等革命遗迹,他们为烈士们献上洁白的鲜花;在赤水河畔,他们亲眼目睹河水的湍急,感受了红军作战条件的艰苦,感悟红军作战战略的精妙;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更是深切缅怀先烈,追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来到娄山关,孩子们认出了“毛主席” 7月10日,孩子们来到娄山关参观时,突然有一人迎面走来,并模仿毛主席的口音向他们打招呼:“同志们好!” 孩子们在惊讶中脱口喊道:“毛主席!是毛主席!”原来,这是景区的一位特型演员。经过多日的游历、学习和思考,毛主席的形象已在孩子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