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9日上午,《西去东来——饶金中油画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北京七彩瑞宝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开幕式后,专家们专门召开了此次画展的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朱虹子主持,专家们深入分析了对画展的印象,并从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朱虹子:我觉得这个展览做写生展是对的。饶先生对欧洲的古典油画,包括人体、大型的人数众多场面的作品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写生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个展览把他的写生作品集中呈现在美术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很生动,体现了饶先生艺术方面的特色。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
![]() 邵大箴:看他的作品,我同意虹子的看法,他有写生的能力,也有写实的能力。有写实的能力,不一定有写生的能力,有的人就是摹。他的画,摹的很少。写生可能带来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某些细节、整个构图、章法不一定很完美、完善,但写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他的写生作品,有些是带有创作性的作品,在西班牙屡屡得奖,恐怕这也与他在中国受到的写生能力训练有关。西班牙当代有不少写实的好画家,但整个的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的气氛使大家对写实失去浓厚的兴趣。他在这种情况下得奖,也表明了西班牙艺术界赞赏有写生能力和写实能力的艺术家的。饶金中的展览,大家看到还是感觉到很高兴,他是有发展前途的。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安远远
![]() 安远远:我就是来表示祝贺这次展览。特别赞赏邵先生说的,中国人在接受了比较扎实的训练以后,又有中国文化的背景,到西方去,又立住脚,这点确实是不容易。饶老师的画,他对写生和西班牙传统的认知,这特别重要。如果你没有对人家文化的深刻理解、有一些文化的表现,在地国不接受你这样的艺术家。因为西班牙是非常骄傲的国土,他们在文化上的自信比我们要强烈得多,而且有很多民族主义的态度在里面。饶金中先生这种朴素的,特别有温情的艺术态度和人生感受在艺术作品里的表现,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
中国美术馆 展览部主任裔萼
![]() 裔萼:接触饶老师,首先感觉他的真诚、朴实,这种纯净、纯粹的品性,让我觉得一见如故。在展览部这个岗位上,我们有机会和很多艺术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能跟艺术家成为朋友的机会也不多。但是,饶老师让我觉得是一见如故,可以做永久的朋友的那样的艺术家。他的为人在他的作品当中也有很好的体现,画如其人。 20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多了一个维度,不仅仅是古今的维度,还多了中西的维度,就是西风东渐。饶老师作为旅居西班牙多年的艺术家,他又是从事写实的油画艺术,这么多年的坚守和坚持,而且他不像受到时风干扰的艺术家,他就是很纯粹、很纯净的从事艺术创作,也不混圈子,也不拜山头,只是做自己真正喜爱的艺术家。在西班牙主流的艺术界,也能得到真正的尊重,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他的艺术,回到国内,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可能不是他在画法上的精湛之处给我们带来的震惊,更多的是他为艺的真诚、为人的真挚,给当代比较浮躁的中国画坛带来了很好的清凉剂。
中国美术馆 馆刊主编徐沛君
徐沛君:饶金中的画不是刻意的求新、求奇,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虽然是写实,但他的写生尊重自己的内心,也尊重作者。他在选取题材的时候,往往是把生活中物质所见的意象记录下来,而且他对光影的那种气氛的营造,非常成功,让一些寻常的小景散发出了无限的诗意,给我的感觉是初看平淡,但是越品越有味道。他在技法上,遵循的是古典主义的路子。当然,也不是追求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所谓永恒的感觉,他还是尽可能的把瞬间的印象和坚实的造型融在一起。整个画面在平淡中蕴含着很深沉的情感,感觉越品越有味道。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丁宁
![]() 丁宁:我看今天的画展,很少有这么少的作品,一般的展览都是几个展厅布满,所有东西都往上放。真的是少的是美的,画的特色迥异,非常耐看。我对几幅画非常喜欢。我想这个画展不一样,画也不一样。大概中国美术馆做这样的展览,再过多少年以后,可以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案例,中国的艺术家去欧洲、美洲、日本留学,有非常长的历史,尤其是在法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留学,回来以后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饶先生的个案又是一条新的路子,他是没有回来做老师,他依然留在西班牙,成为被专业人士、皇室认可的画家,这是非常特别的个案。他正在壮年,我对他的前途是非常看好的。 我谈几个感想:一是如此油画,油画可以画得这么的放松,这么的生机盎然。前面几位谈到,他的写生非常扎实,往往会有作品的确定与不确定之间的非常微妙的摆动。油画能画到这样的意味是比较成功的。 二是如此的情怀。一个中国的画家,如果不融入主流文化、主流社会,常常会有“局外人”的感觉。这个“局外人”也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做一个“局外人”,你跟“局内人”有不同的感触,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是一个立场,也是有意思的取向。但是,我是注意到饶先生的画,在看画的同时,多多少少你会忘记他是中国画家,就是刚刚有人说的画得很“洋”。在画面的场景里,我觉得“洋”是融入主流社会以后的那种从容的心态所带来的观察角度,以及这种角度从油画家的媒介上传达出来的一份情感。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思的。 三是如此潜力。画册里面有很多是没有展出的,尤其是人物的部分。人物部分也是画得非常有特别意味,偶尔会让人想起格拉科洛娃(音)东方主义题材的东西,但又不一样。风景又是写生的风景。艺术家在所有不同的题材当中,都有尝试,都有特殊的努力,这是油画将来有比较大的开局的迹象。我还是有期待的,多少年以后可以再到美术馆做一次,可以一次一次的做下去。
《艺术市场》主编 续鸿明
![]() 续鸿明:首先祝贺饶金中先生画展成功开幕。我去展厅看了饶金中的作品,我想讲几点印象。 一是关于展览的主题,“西去东来”,很别致。这个主题体现了饶先生的生活状态和创作状态。他多年来旅居西班牙,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对多元文化有着深切的体验。 饶先生从中国艺术的视角看世界艺术,也从世界艺术的视野来看中国的油画艺术,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艺术观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我们看到简介里介绍饶先生获了很多奖,在艺术界受到广泛的赞誉。我觉得这与他“西去东来”的生活状态、游走于多元文化中的视野和思考有很大关系。饶先生在西班牙以绘画为生,非常不容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立足并且创作很多受到认可的作品。在西班牙的主流社会和艺术界也得到了认可。这说明饶先生的作品得到了藏家和市场的认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二是对饶先生作品的印象。他在取材方面非常丰富,我们看到的展厅里的作品只是一部分,画册里的作品更加多元、更加丰富。饶先生的作品在色彩方面的用色非常大胆,表现手法很娴熟,尤其是在色调、色彩和整体画面方面,非常讲究和谐自然,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饶先生还特别善于表现女性。写生作品中有很多表现少女的作品,表现女性的神态和风情,展现女性的细腻和温婉,令观者领略到画家的匠心和画面营造的耐人寻味的意境。我在报刊上看到了一些饶先生作品的介绍,通过看现场的作品和作品集,比我们在展厅里看到的更加多样、更加精彩。 饶先生曾经提出过“地中海画派”的理念,也在不停地进行探索。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审美追求。西班牙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大的画家,古典写实的很多,也有毕加索这样的现代主义画家。饶先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学习和汲取,并没有一味的模仿,从自己的立场,融入自己的思考,将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抽象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个人语言特点的绘画面貌。他认为艺术是无国界的,我们从作品中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对美的共同的追求。 三是关于这次展览带来的启示。首先是他可以让我们思考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风格,这也是油画界、中国艺术界多年来一直探讨的话题。油画毕竟是一种舶来的艺术,有100多年了,在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油画在当下应该怎么发展,从饶先生的探索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他在国内接受的学院教育,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又在西班牙正宗正脉的油画土壤里游历游学,在各大博物馆观摩和临摹,这样一种体验和经历,对比另外一些画家,很少走出去,观看、学习经典作品的机会太少,这是一种对比。饶先生的探索,包括他现在形成的绘画面貌,这与他在西班牙文化艺术土壤中的多方取法、多方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一点就是丁宁教授谈到这次展览比较小,这也是对目前艺术展览的启示。很多展览就是贪大求全,恨不得把所有作品都摆上来,占很多厅。我觉得这种风气应该得到改变。因为艺术家的代表作可以按不同阶段做一些精选。我个人以为小型的研究性的展览在效果上更胜于那些贪大求全的大型个展,尤其是对于目前还在探索的中青年艺术家来说,饶先生这种小型的研究性展览对其他艺术家在办展方面应该有所启示。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时空》张晓东
![]() 张晓东:饶先生的展览,我看了作品集以后,感触更深一点。我们经常看展览,开幕式的时候,有很多观众,对很多展品不能细细的品位和观察。他的作品集的人物作品给我的感受很深,也很吸引眼球。这些人物作品是有情、有景、有诗意,更多的还有故事。因为我一直研究中国书法和文化,从饶先生的油画题材中看到对人物的描写、故事情节的把握、场景的抓取,在技术上,我不知道饶先生对摄影有没有研究,很多技法上跟摄影是同类的,更多的是用瞬间,画面人物突出、主体突出,每一件作品要表达的主题很明确,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抓得很到位,而且看上去有很多故事要讲,像中国画的连环画一样,前面可以延伸想象,后面还可以延伸。他是抓取的一个瞬间,这也像摄影技术一样,不是动态的,它是瞬间的艺术。很多画面看上去以后,画面的美感打动了我,饶先生对人物世界的挖掘进行了表达。作为观者,对饶先生作品中要表达的东西、要表现的东西,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我来接受。这是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艺术情感传达给观众的途径。 饶先生的人物画作品深深打动我,就是因为他把所有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得很深刻,画面的动态感把握得很到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王镛
![]() 王镛:刚刚在展厅里看了展览,又看了饶先生的画册。我觉得饶金中先生应该是当代中国在海外从事油画创作的优秀画家。从他的油画写生作品来看,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就油画语言来讲,他的作品是越到近期越成熟。早期刚去西班牙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偏于模仿欧洲的19世纪的古典油画,而且模仿的已经非常到位。
![]() ▲我的画室100x81cm布面油画,2017年
到了后期,尤其是近几年的油画作品,包括2017年的《我的画室》,油画语言已经相当成熟。原来的人物画油画有一些写实,但是有一点照片的痕迹,这是拘泥于画室写生状态。后来的人物形像越来越从画室写生状态中升华出来,变成创作,而且油画的笔触也越来越舒松,不是那么细腻,反而更富有表现的张力。 他的风景也是这样,近几年的风景也是油画语言越来越丰富。他不仅是继承了欧洲传统的风景画派,而且吸收了印象派的东西,甚至在色调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我看到西班牙评论家对他的评论,他把东西方的艺术融合起来,形成国际化的风格。我觉得这一点也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中国的画家,从他的作品的构思、构图、色调,都多少的渗透了中国传统美学对意境、对传神的追求。 我有一个问题,关于“西去东来”,饶金中先生走的路,在国内有一定基础,又去马德里学习油画。这是比较独特的,而且是正确的选择。他之所以能够在欧洲、西班牙获得成功,获得许多奖项,可能跟他这种独特的油画语言,与这种融合的综合性的油画语言有一定的关联。他的道路值得我们国内的油画家们参考。 虽然我们现在总是说当代中国写实油画,至少在写实的技法上已经在世界上排在前面了。但是,真正的和西方的欧洲的经典油画相比,恐怕还有很大差距。我希望饶先生能够在他中西融合的油画创作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朱虹子:谢谢王镛老师。王镛老师从中国的海外留学历史的视角,对饶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中肯。同时也对中国绘画的创作方向,对中国艺术家在世界范围的比较。王先生同时是国内北京双年展的总评委,北京双年展主要是坚持架上绘画、写实艺术,他对国际写实绘画的整体水平有全面的研究。他的评价不仅是立足于国内,而且是立足于全球视角。我认为这个评价很中肯,也是很高的。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大型活动部主任陈亦工
![]() 陈亦工:这个展览举办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西去东来”,在西班牙生活、求学、求艺的二十多年,通过举办这个展览,在他的创作实践中,能够呈现给大家他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在传统与现代、具像与抽象、东方与西方之间不断地定位自己,寻求自我突破。他从临摹欧洲古典主义传统写实开始,一直到定向的创作维生,同时寻找自己的艺术思考和艺术语言方向。从形像、欧洲的绘画语言,一直到色彩各个方面,他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语言。他年轻时打下写实的基础,跟他的勤奋是离不开的,也需要才情和天分,更多的是机会。在西班牙的各种绘画比赛中,他经常获得各种奖项。这种写实的功底,这种书写性、绘画性、意象性,这种融汇中西的语言,使他能够在欧洲传统的绘画语境里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 古今中外的艺术形式,无外乎诗性与人性。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是深谙生命语义的途径。作为东方的艺术家,到西方,他的血液里还是中国的传统思维、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一手伸向欧洲的传统,同时对中国传统又有很深的体悟和了解。敬畏传统,其命维新,如何表现主题创作和艺术语言的把握上,他在艺术实践上不断超越自己,炉火纯青。通过这次研讨会,寻求如何把握中国艺术家跟欧洲传统油画相结合,解决创作中的现实问题,能够为他将来的艺术道路奠定很好的基础。通过学术的交流,达到探讨的目的,作为更深层面创作的价值导向。作为展览和研讨会,这是最初的初衷。 最后是两点希望。首先,作为中国艺术家,出走半生,到西班牙,归来依旧少年。主要是他不忘艺术初心,能够在美术馆做这个展览,也是作为从艺的初心,是他充实艺术的起点。第二,一年四季有两个最好的季节,就是三春醉里或者三秋别后。在艺术的道路上,比喻艺术人生,就是春华秋实的艺术人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修行,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中国艺术报副社长 朱虹子
![]() 朱虹子:饶先生的这个展览,首先是中国在海外留学回国艺术家的汇报展。刚刚王镛老师讲到这二三十年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情况。中国的绘画,特别是油画,讲到油画就要追溯中国海外留学人的历程。这是向欧洲学习,也就是周有光提出的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这是很大的时代背景。 饶先生更特殊,他去的是西班牙马德里。丁宁老师也介绍了情况,更多的油画家最初是去日本,后来是去法国、比利时,去意大利的都比较少。西班牙很特殊,既有埃尔格雷格,又有毕加索,在欧洲画坛上都是明星级的,包括他的老师洛佩兹也是当代油画的翘楚。他的选择,既有他的主观性,也有很多客观因素。 为什么这次做的是写生展。我们看这次的画册,他对西班牙的宫廷艺术是有研究的。最后他选择的突破口,很充分的体现了他作为中国人的特点,这次展览叫“西去东来”,我觉得还是很恰当。 他的作品里有两大类,一类是风景。风景画接受了很多印象派的技法表达语言,很诗性,很注意统一的调子。还有一些是后印象派的东西,有些作品没拿来。在地中海的环境下,阳光很强,色彩对比很强,跟西欧、法国、英国不一样,没有灰蒙蒙的罩起来的东西,它有非常强烈的色彩,有对比感。饶金中先生很好的把塞尚开创的后印象主义的东西和地中海风格相结合,这种结合使他的用笔非常灵动,从形的探索中解放了。他的人物绘画走过了很漫长的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国画家去那儿学,你选择哪样的东西,最后成就什么样的结果。饶金中先生在人物画上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刚刚王老师提到他的《我的画室》,我看了这张画以后觉得非常感动,可以说是比较震撼。这种多人物的组合,在当代中国,中国画坛对饶金中先生并不熟悉,在他这个年龄段,他和陈丹青、杨飞云是一个时段的,饶先生有这样一张画,应该说在国内油画界是处于第一序列的,用笔非常灵动,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不像国内画家画得很板、很僵,他不是细抠,这是欧洲古典油画很重要的传统,他抓住了。他的多人物组合,调性非常统一,非常灵动。 也有一张作品,画在海边的,又有很跳的颜色的包,又有泳装,很艳,他就索性不追求统一的调子。这种东西,如何去看,也是见仁见智,如何处理这种很矛盾的,在一些绘画里面对比很强的东西,完成你自己要表达的情绪和主题,这的确也是一个挑战。 还有一类也值得一提,就是他画的西班牙民族特色的东西,特别是西班牙的斗牛,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方面是这种动态极其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它也是对比、对抗性非常强的,不管是斗牛士的着装,还是现场气氛,这种场面的捕捉是很大的挑战,几张画非常成功。他能够得到西班牙皇室的认可,能够获得西班牙美术界的多次奖项,这跟他的扎实功底、对欧洲绘画传统的深入研究,以及他自己勤奋的创作是密不可分的。 这个展览规模不大,仅有20几张画,但大家普遍感受到看起来是真正欣赏艺术,能够静下心来一张张看的画展。也能够看到这样一位艺术家是心无旁鹜,所谓不忘初心,就是真正热爱艺术,而不是想着功名利禄。这样的艺术家是非常宝贵,非常难得的。 各位专家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对饶先生的艺术进行了剖析,充分肯定了他在油画创作道路上的成就。但是,也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饶先生回国办展览,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首次。西班牙的写生还搞比赛,规定尺寸、规定时间。国内一般组织写生,就是拿一个小本,画小的东西。有的是准备好了以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工,或者是准备好了以后,弄一个大的框子到现场去画。西班牙是经常举办比赛,这是很大的挑战,在这么大的尺寸上直接写生,它既反映了写生能力,更反映了创作能力。我觉得这个展览很值得推广,很值得向公众和美术界去传播这种理念和艺术创作。
旅居西班牙画家 饶金中
![]() 饶金中: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和各位来宾对作品的剖析,很难有这种机会。我不想重复太多,各位老师们都已经说得非常准确了,剖析得也非常好。我的作品就是对自己生活的展现,我要说的都在作品里。我也不太善于理论,用笔表现,给一个空间,让大家去想。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