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强烈地盼着下雨,因为只有秋风秋雨才能与陷在想念家人情绪中的我相互应和。而今年的雨来得显然来得多了一些,可我觉得仍然不够,因为,前一种想念并没有减轻,另一种愁情又压上了心头。 因为很快我又要离开西班牙了。而我还没离开,就已经开始了怀念。 我怀念西班牙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我对未来的恐惧,我对将要去的地方并没有太多愿望——去一个中东国家,总会有一点紧张的。尽管我已经知道了伊朗无战事,经济在发展,人民很友好,大家有礼貌,有信仰,心里很纯净……但恰是那种义无反顾、旁若无人的对信仰的坚持让人在敬佩之余总觉得有了些局外人的芥蒂。 我和西班牙人的信仰也不相同,但是在这儿却从没感觉自己是个异端,反而觉得很安全,甚至为自己是少数人而自豪。因为西班牙的包容性是非常强大的,走在街上,到处可见不同肤色、不同发色的人们,尽管大家信仰不同,生活方式各异,但却都能和平相处,互相尊重。每当我走在西贝莱斯广场看到洁白、典雅的邮电总局大楼上悬挂着的“欢迎难民”的大标语的时候,心头都会涌起一阵温暖。德国、法国都曾经发生过排斥难民的风潮和运动,但是在西班牙却一直安全稳定,这个结果除了政府的努力之外,和西班牙人民的宽容大度也是分不开的。 西班牙是个自由的国度,也是个温暖的国度,一如这片土地上的阳光一样的明亮;这里的人们单纯热情,思想开放,却又理性温和,骨子里渗透着古典情结和绅士教养,一如让人舒心愉快的西班牙太阳海岸一样。 如今,除了颤巍巍的老一代,看不到太多西班牙人去教堂了,但是天主教堂的尖顶仍然处在城市中心位置,占据着村村落落最高处的天空,宗教的影响即便褪去了太阳的光芒,也如月光一样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这种影响让西班牙人的心灵非常宁静、纯洁。是的,他们性格上无拘无束,内心敞亮大方,但是行为上的自我约束力却很强,待人彬彬有礼,对事讲究规矩,尽量不去让自己的任何行为举动影响或者伤害别人。他们独立自强,有着冒险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勇气,但是另一方面却反对自私自利、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倡导与人为善,团结合作,坚强隐忍。 在我看来,有没有信仰跟戴不戴头巾没有绝对关系,而且无论你信的耶稣基督,还是真主阿拉,神都是鼓励人们相亲相爱的,只要心里有了这种爱意,你就会像西班牙人一样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 看看潘普洛纳的奔牛节,还有巴塞罗那的叠人塔大赛,你都能从中感受到西班牙人的独具魅力的民族性格。他们擅于驾驭生活,总能做生活的主宰,他们创立了各种节日,宣传自己的文化,保持民族优秀的基因,又能够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其乐无穷。总之,在西班牙的日子里,你想沉寂下去都不容易,因为总会有一种力量振奋你,总会有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你。 时光在冷冷的秋风中飞快地流逝,让人怀念春天的气息和夏天的丰腴,那些让我在这块土地上尽享安详的日子啊! 我已经看了很多关于伊朗的视频了,知道那个文明古国也蕴藏着伟大的文化,但是镜头里广袤荒寒的原野和成群的妇女从头到脚裹着的黑色还是让我觉得有些拒绝。所以,人还没走,怀念已经悄悄降临了。 我渐渐浓烈的怀念,缠绕在马德里的街巷里,那些十六七世纪起就隐藏在某个街角的咖啡店、老餐馆,曾经吸引过无数名人学者艺术家,他们的气息和谈吐仿佛至今还在古老的木板门上栖息。 我丝丝的不舍,徜徉在巴塞罗那圣家堂恢弘壮丽、变幻无穷的光影下和巴特罗之家似乎永远延伸的建筑旋律中,还有塞戈维亚的罗马水渠,萨拉曼卡的古老学堂,梅里达的古罗马竞技场……那些散落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就像一粒粒的明珠,在历史的海洋中闪着神秘的力量。 我对西班牙的向往还悬挂在阿尔罕布拉宫的穹顶和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哥特式尖顶上,这些吸收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多重文化营养成分的建筑,独具风情,精致优雅,每一片砖瓦都是地中海文明的宝藏。 不错,对西班牙,我还有很多向往,短短的时间里我对她的了解还不及九牛之一毛。在这个充满历史魅力又不乏后现代主义艺术气息的国度,还有大片的土地我没有走过,还有很多惊喜在等着我。我还想去圣地亚哥,走走朝圣之路,摸摸阿尔塔米拉岩洞中一万年前就画下的公牛,还想去特内里费亲近一下那座西班牙最高的火山峰,我还没看过法雅节上焚烧精美艺术品的那一团火焰,还没有看够那些博物馆和大大小小剧场的各种演出…… 西班牙并不大,但是内涵却远比她的面积丰富。最让我着迷的、走访得最多的是那些从未染了钢筋水泥气味儿的古镇,街巷由一砖一石铺就,再多的车马造访也改变不了它的淡定,随处而设的阳伞餐桌,各家阳台上艳丽的花朵,周围寂静原野,让镇子们获得了童话般希望的天真。同样迷人的还有长长的海岸线,钴蓝的天色投入海水,洁白的海浪如同一群海豚纷纷腾跃,柔和的海风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灵魂的修复。所有来过的人都会爱上西班牙,爱她的亲切与精致,爱她的历史与传奇,在英国的绅士范儿和德国高冷范儿的衬托下,西班牙更像个充满智慧又拥有浪漫风情的女子,让人觉得浑身都是感染力。 时光太匆匆,也太残忍,不等你意识到,很多故事已经被它带走了。一年前刚来时马德里带给我的新鲜感还没退却,发在“欧侨迅播报”上的第一篇文章——《北京·印象·马德里》还带着刚出炉的热气,我的人却要离开这里了。想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回来,心里的失落感就随之升起,久久不能平息。 在马德里我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西语课同学,他们为我打开了更宽的眼界;有各个中文学校的校长,我们报社的老总和总编,他们纷纷给了我肯定,给了我重回课堂的机会,写作表达自我的机会,对他们我非常感谢!当然我最忘不了的是我可爱的学生们,他们活泼可爱,认真好学,我们一起背诵古诗文,一起编写童话故事,一起学中国的历史、地理、时事、艺术,欣赏同根同源的中国文化,课程虽短,但热情很高,我感谢他们对中文的热爱!我还遇到了很多见了面孔就感到亲切,就会微笑以对的中国人,在这里我们都是一家人,是兄弟姐妹。我应该还有许多未曾谋面的读者朋友,感谢你们对我的宽容和忍耐,是你们的阅读让我的表达有了依托,让我没有陷入自说自话的孤独。 说得再多也阻挡不住前行的脚步,就算再留恋,再怀念,该走也还是要走的。但是,一个人并不需要太久的漂泊,就能知道家的温暖,念念不忘的美好,总有一天会变成你的追求。 西班牙,是我第二个故乡,我热爱的地方。在未来的岁月中静静地等待,将来有一天,我还会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