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华报消息(记者 丛山)2016年10月10日晚,由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展览及系列讲座,在西班牙历史名城格拉纳达开幕。本次展览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主题,融会400年前东西方文学领域巅峰作品,在向三位文学巨匠致敬的同时,打开一扇时空之门,让文学经典的魅力穿越时光之流,向中西观众展现了三位大师的人生经历及文学成就。 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主任罗君先生,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Alicia Relinque教授,格拉纳达大学语言政策秘书处主任Carmen Caballero Navas女士,西班牙汉学家、文学爱好者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罗君主任致辞 Carmen Caballero Navas女士致辞 纪念活动在格拉纳达大学Corrala de Santiago中心举办,采用展览加讲座的形式,多视角对三位文学巨匠的文学艺术成就进行剖析解读。罗君主任、Alicia Relinque教授和Carmen Caballero Navas女士分别为本次活动致开幕辞。AliciaRelinque教授翻译的西班牙语版《牡丹亭》,在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资助下于今年9月顺利出版,罗君主任在致辞中对Alicia Relinque教授的工作表示感谢,并给予这部译著高度评价。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先生做了题为《汤显祖和他的戏剧世界》专题讲座。近年来,陆建德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以及近代渐进思想悉心研究,著有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论文,如《麻雀啁啾:论日瓦戈医生及其他》、《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编国文学》(共两卷)等,并在鲁迅研究领域有突破性的贡献。 本次讲座,陆建德先生从世界文学的视角,为观众们评析《牡丹亭》这部作品。他首先从“戏”讲起,总结了鲁迅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看法。他认为,鲁迅对于传统戏“回忆的语气是亲切的,但丝毫不兴奋,甚至有点失望”,而利玛窦作为一名外国传教士,对于当时的中国传统戏剧持有负面看法,认为戏剧活动的流行,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大祸患。陆建德先生讲到:“我们今天回顾中国的戏剧传统,与鲁迅的时代已大为不同。如果上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缺少文化自信,那么现在的中国要与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接轨。” 陆建德先生援引塞万提斯的话:“要得到不可能的东西,做到不可能的事情,要用荒唐的手段。”《牡丹亭》中也存在荒诞的手段,但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牡丹亭》中不仅有着第一波“全球化”的痕迹,跨越空间地域,作品中所包含的爱情观超越一般时空,也成为汤显祖的独特贡献。陆建德先生认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完全不是堂吉诃德那种所谓的骑士之爱(courtly love),他们的爱既是难以想象的,也是现实的、肉体的,与那种理想化的爱情异趣。”对于《牡丹亭》,陆建德先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作品中男主人公柳梦梅通过科举改变身份,故事也就此结束,这可能是汤显祖的盲点,“作家们就假定成功者都是‘享尽荣华富贵’,人人一样。这种潜意识很容易变成‘腐败文化’的基础。”陆建德先生还评析了汤显祖的民主立场,他认为,作品中“春香”这个角色,有着莎士比亚笔下“福斯塔夫”的巧智。 陆建德先生引述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的话:“人类精神上的远航必须由人类的多样性来供给材料和驱动力。习俗不同的其他国家不是敌人,它们是天赐之福。”陆建德先生认为,在这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牡丹亭》这样的作品,只要演得得当出色,就是“天赐之福”,旧戏新演,将更多的考虑如何走向世界,新的演出就像桥梁,把中国跟过去相联系,也跟世界相联系,《牡丹亭》就是这样一座连接差异性的桥梁。
Alicia Relinque教授是《牡丹亭》西译版的作者,她同时也是《金瓶梅》、《牡丹亭》等经典著作的西语版译者,翻译过关汉卿、王实甫、翟永明等古今名家之作。她结合自己的翻译、研究经验,为各位参展嘉宾们带来题为《照出半面影像的镜子——谈翻译汤显祖》的讲座,细致解析翻译《牡丹亭》这部汤显祖经典作品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难点。她引用了法语版《牡丹亭》译者André Levy所说的:“请不要向翻译开枪……抒情的语言,至少是在汉语中,是令人敬畏的,其中隐喻的堆积,为适应戏曲而做的句法的变化,都给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她提到,一方面,《牡丹亭》的原文很精妙美丽,有很多选段中包含有《千字文》以及诗经中的词句,将原文中的押韵和曲调,转换成西班牙语也是一个难题。在之前陆建德先生的讲座中曾引用了一段《牡丹亭》原文,其中包含很多物品名称,Alicia Relinque教授为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名称译成西班牙语,做了极大的努力与研究。 另一方面,《牡丹亭》所展现出来的行文风格,要在翻译过程中重现,也对译者构成一种挑战。Alicia Relinque教授认为,通感的使用以及细节的描绘,在翻译《牡丹亭》过程中是非常精致考究的。尽管翻译的宗旨是不改变原句的含义和最大程度体现原文的表达,但Alicia Relinque教授在翻译过程中,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额外添加一些意义来适应音节或韵脚,以做到文学与美学的平衡。 她还分析了几个不同的翻译文本的比较的例子,来说明不同的翻译对原作的呈现是完全不同的。最后,她说,尽管在翻译中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作为汉学家的她认为,译作也只体现了一半原作的风采,也就是“翻译就是一面描绘了原作半面影像的镜子”,最后,她推荐在场的观众如果有可能的话,一定要争取读读原作。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告一段落,观众们来到位于Corrala de Santiago中心一楼的展厅中参观展览。本次展览在传统展览的基础上融合最新科技,使用VR、多媒体、模拟剧场等装置和技术,用生动翔实的图文音视频资料,向参展观众介绍三位文学巨匠的代表作品及成就。展览共分三个部分:“时代与传奇”板块,分别介绍汤显祖、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他们的个人经历以及文学成就,以“三位大师的相遇”作为总结;“梦与真”板块,介绍汤显祖的代表作,通过昆曲戏服实物、VR图像、模拟剧场的装置艺术,全方位向观众展示了“昆曲之美”,VR技术的应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展览充满趣味,不少观众在VR展台前久久不肯离去,反复体验尝试。有西班牙观众表示:“在这类展览中用高科技,给我一种全新的体验,很有趣!”;“我@汤显祖”板块,向观众介绍汤显祖以及精致优美的昆曲文化,其中,最吸引观众的便是Alicia Relinque教授翻译出版的《牡丹亭》 西语译本,书旁的展板上开辟有“我想对汤显祖说的话”栏目,观众们纷纷在此处留言,写下心得体会,跨越时空与文学大师“交流”。
参观展览 观众现场体验VR技术 观看模拟剧场 观众留言 10月11日晚,陆建德先生从格拉纳达赶赴马德里,在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举行专题讲座,把《汤显祖和他的戏剧世界》介绍给当地学者、中国戏曲文学爱好者们,文化中心小剧场内座无虚席,到场的中西观众饶有兴致地倾听了陆建德先生的精彩评述。 1616年,三位世界文学戏剧大师相继去世,留下众多不朽的戏剧作品,成为世界文学戏剧史上的三座丰碑。本次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展览系首次走进西班牙格拉纳达,无论从形式与内容上,均做出了极大的创新。尽管此前,在中国古典戏剧艺术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汤显祖,其国际知名度远不如另外两位西方作家,但凭借一系列的创新推广活动,特别是在西班牙,汤显祖及其作品的知名度有了大幅提高。今年9月下旬,由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与其它单位联合筹划、出资制作的话剧《花之魂》,便是以AliciaRelinque教授所著《牡丹亭》西语版为蓝本改编而成,该剧自开演起,在西班牙社会特别是文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好评如潮。
|